扣丁学堂大数据开发解析HBase和Hive的查询处理速度对比

2018-09-26 15:10:28 648浏览

今天扣丁学堂大数据培训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HBase和Hive的查询处理速度对比,首先Hive的底层首先是MR,是属于批处理处理时间相对较长,不属于实时读写,在其架构上HBase和Hive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Hive架构:



(1)用户接口主要有三个:CLI,Client和WUI。其中最常用的是CLI,Cli启动的时候,会同时启动一个Hive副本。Client是Hive的客户端,用户连接至HiveServer。在启动Client模式的时候,需要指出HiveServer所在节点,并且在该节点启动HiveServer。WUI是通过浏览器访问Hive。

(2)Hive将元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如mysql、derby。Hive中的元数据包括表的名字,表的列和分区及其属性,表的属性(是否为外部表等),表的数据所在目录等。

(3)解释器、编译器、优化器完成HQL查询语句从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编译、优化以及查询计划的生成。生成的查询计划存储在HDFS中,并在随后有MapReduce调用执行。

(4)Hive的数据存储在HDFS中,大部分的查询、计算由MapReduce完成(包含*的查询,比如select*fromtbl不会生成MapRedcue任务)。

HBase架构:



Client

包含访问HBase的接口并维护cache来加快对HBase的访问

Zookeeper

保证任何时候,集群中只有一个master

存贮所有Region的寻址入口。

实时监控Regionserver的上线和下线信息。并实时通知Master

存储HBase的schema和table元数据

Master

为Regionserver分配region

负责Regionserver的负载均衡

发现失效的Regionserver并重新分配其上的region

管理用户对table的增删改操作

RegionServer

Regionserver维护region,处理对这些region的IO请求

Regionserver负责切分在运行过程中变得过大的region

Memstore与storefile

一个region由多个store组成,一个store对应一个CF(列族)

store包括位于内存中的memstore和位于磁盘的storefile写操作先写入memstore,当memstore中的数据达到某个阈值,hregionserver会启动flashcache进程写入storefile,每次写入形成单独的一个storefile

当storefile文件的数量增长到一定阈值后,系统会进行合并(minor、majorcompaction),在合并过程中会进行版本合并和删除工作(majar),形成更大的storefile

当一个region所有storefile的大小和数量超过一定阈值后,会把当前的region分割为两个,并由hmaster分配到相应的regionserver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

客户端检索数据,先在memstore找,找不到再找storefile

–HBase能提供实时计算服务主要原因是由其架构和底层的数据结构决定的,即由LSM-Tree(Log-StructuredMerge-Tree)+HTable(region分区)+Cache决定——客户端可以直接定位到要查数据所在的HRegionserver服务器,然后直接在服务器的一个region上查找要匹配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部分是经过cache缓存的。

–前面说过HBase会将数据保存到内存中,在内存中的数据是有序的,如果内存空间满了,会刷写到HFile中,而在HFile中保存的内容也是有序的。当数据写入HFile后,内存中的数据会被丢弃。



–多次刷写后会产生很多小文件,后台线程会合并小文件组成大文件,这样磁盘查找会限制在少数几个数据存储文件中。HBase的写入速度快是因为它其实并不是真的立即写入文件中,而是先写入内存,随后异步刷入HFile。所以在客户端看来,写入速度很快。另外,写入时候将随机写入转换成顺序写,数据写入速度也很稳定。

–而读取速度快是因为它使用了LSM树型结构,而不是B或B+树。磁盘的顺序读取速度很快,但是相比而言,寻找磁道的速度就要慢很多。HBase的存储结构导致它需要磁盘寻道时间在可预测范围内,并且读取与所要查询的rowkey连续的任意数量的记录都不会引发额外的寻道开销。比如有5个存储文件,那么最多需要5次磁盘寻道就可以。而关系型数据库,即使有索引,也无法确定磁盘寻道次数。而且,HBase读取首先会在缓存(BlockCache)中查找,它采用了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如果缓存中没找到,会从内存中的MemStore中查找,只有这两个地方都找不到时,才会加载HFile中的内容,而上文也提到了读取HFile速度也会很快,因为节省了寻道开销。

–如果快速查询(从磁盘读数据),hbase是根据rowkey查询的,只要能快速的定位rowkey,就能实现快速的查询,主要是以下因素:

hbase是可划分成多个region,并且到达一定界限会将region横向切分

键是排好序的

按列存储的

–列如:能快速找到行所在的region(分区),假设表有10亿条记录,占空间1TB,分列成了500个region,1个region占2个G.最多读取2G的记录,就能找到对应记录;

–其次,是按列存储的,其实是列族,假设分为3个列族,每个列族就是666M,如果要查询的东西在其中1个列族上,1个列族包含1个或者多个HStoreFile,假设一个HStoreFile是128M,该列族包含5个HStoreFile在磁盘上.剩下的在内存中。

然后,排好序了的,你要的记录有可能在最前面,也有可能在最后面,假设在中间,我们只需遍历2.5个HStoreFile共300M。

最后,每个HStoreFile(HFile的封装),是以键值对(key-value)方式存储,只要遍历一个个数据块中的key的位置,并判断符合条件可以了。一般key是有限的长度,假设跟value是1:20(忽略HFile其他快,只需要15M就可获取的对应的记录,按照磁盘的访问100M/S,只需0.15秒。加上块缓存机制(LRU原则),会取得更高的效率。

实时查询,可以认为是从内存中查询,一般响应时间在1秒左右。HBase的机制是将数据先写入到内存中(缓存Buffer中),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的量(如128M),产生溢写磁盘操作,在内存中,是不进行数据的更新或合并操作的,只增加数据,这使得用户的写操作只要进入内存中就可以立即返回,保证了HBaseI/O的高性能。

以上就是关于扣丁学堂大数据开发解析HBase和Hive查询处理速度对比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spring实现Ioc的原理。扣丁学堂提供完整大数据学习路线内容包含Linux&&Hadoop生态体系、大数据计算框架体系、云计算体系、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大数据视频教程内容,根据大数据学习路线图可以让你对学习大数据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个清晰的了解,并快速入门大数据开发,扣丁学堂大数据学习群:827371640

扣丁学堂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查看更多关于“大数据培训资讯”的相关文章>

标签: 大数据培训 大数据视频教程 大数据分析培训 大数据学习视频 Hadoop生态圈

热门专区

暂无热门资讯

课程推荐

微信
微博
15311698296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邮箱:codingke@1000phone.com

官方群:148715490

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宝盛北里西区28号中关村智诚科创大厦4层
京ICP备12003911号-6   Copyright © 2013 - 201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08号